發(fā)布時間:2016-9-5 7:35:46 來源:可人書屋 瀏覽量:4098 【字體:
大 中 小】
在寶應縣城中心葉挺路和安宜路的交匯處,有一個風光秀美的公園,名為縱棹園??v者,即泛也;棹者,即舟楫也,它三面環(huán)水,典雅清秀,別具一格,是文人墨客臨波泛舟、修身養(yǎng)性的好去處。
縱棹園在清代時是一座私家園林。明朝末年,寶應人喬可聘官至監(jiān)察御史。他為人、為官不附權貴、秉性剛直,棄官歸里隱居于家鄉(xiāng)寶應。其子喬萊,是清朝康熙丁未進士,官至翰林院侍讀,教太子讀書,并撰修《明史》。他與其父一樣的性格,康熙二十七年(1688)為求淮河下游興修水利事,不滿當時的仕途污濁,得罪權臣,被罷官歸里。隱居鄉(xiāng)里后,他為了潛心讀書、吟詩作畫有一個清靜的場所,便修建了私家園林,取名“縱棹園”。
自寶應縱棹園里的八寶亭向西步行不遠處,經過一座木制拱橋,便見有一座小島,島的西邊有較大的水面,名為戚家汪??v棹園之所以“縱棹”二字命名園林的名字,就是因為園中有戚家汪水面可供游人劃船賞景。
戚家汪島中所轄面積較大,包含較多的小景點,最著名的景點當數戚汪閣,寶應人又稱為“竹深藕凈之堂”。戚汪閣里,有文人相聚時留下的墨跡,供游客欣賞,或在其中品香茗,或揮毫潑墨,其情其景,煞是溫馨典雅。堂前紫藤,花開如云。四周有松竹梅柳,樹影婆娑。
由戚汪閣往北,有一座湖石假山。這里的湖石假山,可謂是玲瓏剔透、洞窟清幽。游人在此或攀“崖”登高,或跨越水上石墩,興之所至,樂在其中。再往北,有黃石假山一座,其上立有一亭六角重檐,名曰翦淞亭。登上翦淞亭,戚汪閣便可一覽無遺。翦淞亭下為“畫川勝境”,系仿古建筑。而在碧水泱泱的戚家汪的西南兩側,均有仿漢白玉欄桿相伴。
戚家汪在明代曾是一片蘆葦塘,塘邊住著一戶姓戚的人家。相傳有一年的冬季,戚家長子新婚之夜,因新郎一時高興,陪酒過量,在送客返回時已是醉酒狀態(tài),不慎失足落水而亡。
古時,新郎和新娘在入洞房前是不能見面的,只有在洞房花燭之夜揭開新娘的紅蓋頭后才能窺見真容。那晚,新娘還在新房等新郎揭其蓋頭,那知此時兩位新人卻是陰陽兩隔。當新娘得知新郎已經落水而亡后,悲痛欲絕。新娘本是出自書香之家,向往新婚的甜蜜,如今卻只能獨守空房,望著空空如也的新房,強忍著悲痛,遂賦詩一首:
畫虎雖成未點斑,百年夫婦一宵難。
歡聲未已哀聲動,賀客才臨吊客參。
孔雀屏前燈隱隱,鴛鴦枕上淚潸潸。
從來未識兒夫面,空惹虛名到世間。
之后,新娘亦投水殉節(jié)。新娘為未曾謀面的新郎殉節(jié),成為當時民間的一段佳話。
乾隆二十七年(1762),乾隆帝第三次南巡路經寶應時,聞知戚家新娘的殉節(jié)之事,感慨頗深,遂賦詩一首:
未睹婦面繼夫之,非此尋常烈女行。
白發(fā)尚且貪晚景,青春豈肯棄紅妝?
魂游地府乾坤大,骨葬山頭草木香。
朕淚從未輕易落,只為千秋立綱常。
當年喬萊在修建私家園林時,便將戚家汪改造為可以泛舟的湖心縱棹園。這這后,園主喬萊常與親朋好友劃船于湖中,品茶放懷,談古論今,時而吟詩作對,時而撫掌放歌。
清代寶應狀元、著名詩人王式丹(1645—1718)與喬萊是同時代的文人,他們經常結伴游園。王式丹在湖中游園時還曾賦詩一首:
此中便作小游仙,
一鶴呼儔下蓬橋。
如今的戚家汪,滿池碧荷清香,每至夏日,荷葉田田,隨風送爽,千朵芙蓉,搖曳吐芳。游人追風逐涼,縱棹泛舟,其樂融融;沿塘岸柳,草蟲低鳴,蛙聲起伏,眾鳥飛翔,已成為廣大游人游園賞景的首選地。
信息整理: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:
www.apollobioscience.com